以中國書畫為主,油畫為副,文房雜件為搭配。
我的藝術品收藏以中國水墨書畫為主,油畫次多,再搭配少量的雕塑作品。其中我收藏的中國書畫作品又以近現代書畫最多。大約從1840年以後的吳昌碩、齊白石、黃賓虹、徐悲鴻、黃君璧、張大千、傅心畬、傅抱石、李可染、于右任等名家的書法和畫作。也有較早明清時期的文徵明、董其昌、八大山人、石濤、王鐸、趙之謙、劉墉、沈曾植等的書法作品。
油畫收藏的部分,中西油畫都有,像是西方的畢卡索、雷諾瓦、畢沙羅,華人的趙無極、朱德群,當代的劉國松、徐冰、蔡國強、丁雄泉、羅中立、席德進等;更年輕一點的洪凌、毛旭輝、薛松、梁銓、趙博等。
對我而言,這些收藏品營造了生活美感、融入在我的生活之中。中國書畫欣賞在於畫上的筆情墨趣,以及蘊藏在內的詩情畫意。油畫作品上的意境及作品的色彩可以提供裝置上的效果,讓生活空間活潑生動而富有現代感。哪怕再好的設計裝潢也比不上掛上幾幅畫。雕塑、文房、石供在生活空間的擺設也可以補足平面藝術的不足,所以就生活美感的觀點,各種不同類型的藝術品之間都有相得益彰的效果。
這30年來我對藝術的熱情從沒間斷過,每一件經手的藏品從參觀、購買、收藏到研究、欣賞,都是親力親為,每一次在擁有的過程中都有著複雜或麻煩的買賣情節。像是買到假的、買到貴的等,也有日思夜想終於得到時的那種喜悅,或是一時拿捏不定,錯過機會時的懊悔。所以今天我就試著以「情節」和「情懷」做為軸線,將我在收藏過程中的際遇和心境,分成學習篇、實務篇、心情篇和生活篇四段,來分享我的收藏過程。這個收藏故事,也就是我的現身說法。
學習篇
在人們的成長發展過程中,好像都是在完成學校教育、進入社會之後,才開始知道要自發性的學習,而且一輩子都在學習。所以我常常以「活到老學到老」、「處處留心皆學問」來鼓勵自己。學習的面向無所不在,生存之道要學習、生活之謀要學習,其實學習最大的目的應該是提昇自己、拓展自己、超越自己。但學得如何?成就如何?卻因人而異,這和學習力有關。在書畫收藏的學習中,我體會到學習力包括努力、天份和興趣,首先要知道學習的方向和方法:
方向: 就是找到各種搜集知識的來源,像是有館藏豐富的美術館、博物館、展覽等,還可以透過閱讀、看展、聽講、交流的方式,勤做筆記和練習,並加強記憶。從這個學習過程中去瞭解或啟發,來選擇自己想收藏的標的類型。尤其是收藏水墨畫,像是作者的名、字、號,在各個年代有許多不同的使用,在各個時期的畫風如何轉變等等,這些都要從畫冊、展覽裡去做全面性的瞭解和記憶。
方法: 是遵循學習的過程:就是說從知道自己沒有能力開始,遵循五個順序,首先從(1.)學習技能開始,接著需要(2.)學習如何使用技能。之後要(3.)使用技能以致熟練。然而,在經過前面的這些學習過程後,最重要的是(4.)如何改善技能使成為自己的風格。以及(5.)將此技能與他人分享,然後再生創意。這裡所講的技能就是指廣泛而言對藝術品的鑑賞方法。
以上,一個是攝取來源的方向,一個是學習進程的方法。不能只是快速瀏覽,必須是勤奮仔細、反覆精讀,才能夠深入瞭解。在有了正確的方向和學習方法之後,自己本身還要有天份和興趣,有天份才能觸類旁通;有興趣才能樂在其中,才能持久,而結果也將會體現在你的眼力及品味的精確度上。我們的眼睛是鑑賞之鑰,就像是開啟鑑賞之門的一把鑰匙,品味則是展現個人風格的方式,二者都是經過長時間許許多多的積累和涵養,沒有捷徑、無法速成,如果你有天份和興趣,你的眼力與品味甚至能更上一層樓。
再者,學習欣賞藝術時,應該直接接觸「一流」的作品,不必按部就班的從基礎開始,當你看過或接觸過「一流」的作品時,反而更知道什麼是「好作品」,而又「好」在哪裡?藝術收藏已經成為我生活和工作的一部份,除了在生活中的待人處事、求名求利等眾多人生的學習過程中,因為對藝術的深厚興趣,就這樣在收藏中發展出另一個學習園地。從事藝術收藏可以說是最花錢的學習,所以我也希望能夠獲得最豐富的體驗和最精彩的回報,以及透過這種方式的自我提昇而帶來的滿足感。學著「獨善其身,也想兼善天下」,學著當藏家也學著詮釋和體現藏品,試著把對蘊藏在藝術品中的價值,以及對藝術性、文化性的瞭解和珍惜傳遞給更多的人;學著「取」也學著「捨」。當然,這恐怕是「雖不能至心嚮往矣」的自我鼓勵,只因從事藝術收藏,不只是「佔有」藝術品而滿足,還因學在其中、樂在其中,能役物,而不役於物,我想這是最幸運又快樂的事情了。
作者 許宗煒,比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,身為資深藝術收藏家的他,喜歡將人生經歷的旅行與收藏,紀錄下來,每頁的 人生收藏裝訂成冊,變成好幾本人生的閱讀書。對於美感與鑑賞有著特殊的觀點。
本文內容為作者授權本站刊登使用,智慧財產權屬於作者,非經同意請勿任意擷取文章內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