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無極和朱德群是華人藝術家的兩個寶貝,藝術成就傑出,在國際市場上, 相較于常玉 、朱沅芷、林風眠等籌碼有限的華裔藝術家,只有他們兩位的作品足以供應世界。 趙無極與朱德群有很多相似之處,但在市場價格上卻有明顯的落差。兩位大師年紀相仿(朱比趙年長一歲),家庭背景都不錯,且同樣以近百歲之高夀辭世。
兩人都長住法國,在當地具有公民資格,巴黎可以說是他們建立名聲之地,並由此廣及全世界。 再看他們創作生涯的轉變。兩人青少年時期都就讀於杭州藝專,受教于林風眠、吳大羽等大師,並受西方現代藝術如印象派、塞尚(Paul Cézanne)等的啟蒙。 先後到法國發展之後,正逢歐洲 20 世紀 50 年代的抽象風潮,趙無極因保羅·克利(Paul Klee)、朱德群因斯塔埃爾(Nicolas de Stael)而開始走入抽象畫的創作,抒情抽象,成為兩人一輩子的繪畫風格。從東方到西方追尋藝術的兩人, 也都在精神上再度回到東方汲取藝術養分,將東方精神融入西畫的體系,無論在東、西方藝術史上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。
相異的性格與情感經歷
趙無極與朱德群最大的不同,在於個性與感情遭遇。朱德群曾在青少年求學 時期遷徙流離,之後到中國臺灣,再前往法國,於畫業發展上堪稱平順。而感情 生活上,妻子董景昭為其放棄藝術事業,賢慧持家並鼎力支持,一路相隨,又有 兩個兒子,家庭美滿,是個居家男人。從個性來看,朱德群在創作上勤奮不懈, 然生性謙沖為懷,淡泊名利,與人無爭,相對之下,不太擅於交際,想要名留青史的企圖心較小,是典型的中國式文人君子。
反觀趙無極,其個性積極進取,愛好遊歷,喜歡交友,志向遠大,好於想像, 情緒起伏當然大,尤其在異性感情方面,經歷特別豐富。趙無極十六歲就開始談 戀愛,當相處將近二十年的謝景蘭選擇離去,深受打擊的趙無極失魂般地尋覓愛情,次年就與陳美琴赴法結婚。陳美琴病逝之後,也在次年結識第三任妻子瑪律凱(Françoise Marquet)。趙無極是位很倚賴身邊所愛的至情至性之人,這些是他創作的源頭。
以畫作呈現心象
抒情抽象屬於心象的呈現,作品自然反映個人情緒的起伏。朱德群在 1956 年受斯塔埃爾啟發,在 1957 年開始脫離寫實,於 20 世紀 70 年代創作了一系列 有中國山水韻味,又有油彩厚實凝重與濃烈色彩的作品(見圖 1)。而朱德群個人心性的高度修養,或許更適合透過水墨意境抒發, 而較不易透過講求張力的油彩讓人理解,所以他的水彩和書法作品,佳作甚多。
趙無極則認為顏色是一種活力,且互相衍生,自有動力,在畫面的處理上精 心打底,層次豐富,並非只是鋪於表面的一層顏料。他在 1952 年以後的創作轉 趨抽象,並因為保羅·克利的影響,透過顏色和線條呈現如夢的境界(見圖 2)。
趙無極《11.2.67》,1967 年,72.5cm×60.5cm
賞析:此畫以趙無極罕用的嫩黃色做底,層次細緻的褐色在畫中央冉冉升起,像冥思、 思緒升起時被抓住、定格於畫布上,遠看有如夢境,也透著禪味,無法細說。
誠然,藝術品的價格決定於藝術品的質地,但顯然也取決於諸多其他因素, 如物件的稀缺性、先入為主的觀念、收藏盤的穩定、專家吹捧、地方感情等種種外在因素,也都會造成價格的高低。
朱德群與趙無極兩位大師,在成長背景與創作生涯發展方面有極為相似之處,但性格與人生經歷不同,造就各自獨特的藝術面貌。 由畫作反映心性是趙無極一生追求,他將人生中的風波、情感上的糾結,提煉轉化為力量深沉的繪畫,畫中強烈的情緒,讓觀眾產生同理心而有所共鳴。
或許,心裡不平靜的人,終究比心境平和的人多上許多,而趙無極那有掙扎、有矛盾、 有情緒張力的繪畫呼應了紅塵中人的心境,耐人咀嚼,這也是其畫作廣受追捧的一大因素。
作者 許宗煒,比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,身為資深藝術收藏家的他,喜歡將人生經歷的旅行與收藏,紀錄下來,每頁的 人生收藏裝訂成冊,變成好幾本人生的閱讀書。對於美感與鑑賞有著特殊的觀點。
本文內容為作者授權本站刊登使用,智慧財產權屬於作者,非經同意請勿任意擷取文章內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