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中國書法的蒼勁與圓潤,書寫出大自然界的風景、聲音與氣息,《鳴》在紙上得以重生,譜寫出大自然的韻律,捕捉四季的變遷與生命的流動。

《The Call 鳴》2024國際藝術展由陳悠溱(Becky Chen)為策展人,美學聚落 (Aesthetic Tribes) 與 Proloco Mercato Saraceno Association 共同主辦。由駐臺西班牙藝術家邵曉露(Lourdes Salcedo Tavira)擔任主展藝術家,並與義大利藝術家Roberto Giordani、Saverio Mercati、Federico Guerri共同展出。這次展覽帶來了多元文化的碰撞與深刻的藝術對話,不僅是臺灣與歐洲藝術交流的橋樑,更是一次文化與創意的深度融合。
展覽在義大利於7月13日在 Palazzo Dolcini 古劇院舉行開幕式。三部投影機同步播放著無聲影片,每位藝術家的作品在靜謐中展開,自成一個個獨立的劇本。
薩拉切諾市市長 Monica Rossi 在開幕致詞中表示:「這是我們的第一次,期待未來有更多國際職人來到我們的城市!希望以此次合作為起點,開啟更多交流與共創的契機。」
近年來,全球極端氣候變遷劇烈,引發各種天災人禍,大地之母以此為警訊,提醒世人文明對環境的迫害已經帶來後果。然而,人類過度的消費需求蒙蔽了這些訊號,阻斷了人類與大地之間的友善溝通與對話。2024國際藝展《The Call 鳴》透過藝術家共創的作品,探討並喚起我們對環境危機的關注與反思。




主展藝術家邵曉露展覽作品《鸚鵡螺》,以鸚鵡螺意象為人類的耳朵同時也是來自大自然的耳朵,人們可以真實地傾聽與感受來自大自然的聲音。
Roberto Giordani 善於使用回收材料進行創作,同時也是表達出他對環境永續的重視,展覽作品中《大地龜裂》,即是利用木頭與鋼的混合技術,表達出大地變化。
義大利的視覺藝術家Saverio Mercati 表達真實與虛幻的關係,試著透過作品讓觀賞者思考真實看到的表象未必是真,而未看到的背後或許才是真實發生,義大利藝術家Federico Guerri,創作靈感來自義大利文學《看不見的城市》,透過作品表達人類文明與環境永續必然是重要的議題。





邵曉露來到義大利藝術家Roberto Giordani位於山中的工作坊。身為善於使用複合式媒材創作的藝術家,邵曉露對於此次駐村中能接觸並挑戰新的創作材料—金屬,感到格外興奮。在Roberto的指導下,她透過鍛燒、塑形與變色等工藝,將金屬與陶瓷結合,創造出獨特的藝術作品。Roberto也分享,這次的藝術共創是一段特別的經驗。由於金屬與陶瓷都需要經過高溫火焰才能融合,控制火焰的溫度成為了這一過程中的一大挑戰。這次的共創過程,正如同金屬的剛硬與陶瓷的柔韌,展現了剛柔並濟的藝術融合之美。
為藝術而鳴 駐法新銳藝術家 沈榮
Becky: 「The Call」的意義非常明確,正是來自大自然的那個警訊,期盼人們開始聆聽與感受。這次邀請沈榮加入這個跨國合作的工作團隊, 擔任 ”視覺概念Visual Concept” 的產出者。我們一致認同選擇了「鳴」這一字,它延續了鳥鳴這一詞,而鳥鳴是大自然中的一元素,也有著與自然交流的一個概念。在中文裡, 鳴由「口」和「鳥」兩部分組成並有著多層次的意義,自然、冥想、警覺和交流等。
希望透過這次展覽,能夠引發人們重新開始聆聽與感受,正視大自然的聲音。


這次的策展,最讓你感動的時刻
Becky: 無聲的劇場,跨國的合作,沒由語言沒有口令,完成一場最美的演出。
這次歐洲走讀90天,讓你最有記憶點的時刻
Becky: 最令我難忘的是粉紅色鹽湖與聖女路加的聖母朝聖地,那些地方充滿了神聖與靜謐的氛圍。在這三年的絲路之旅中,回望每一步,彷彿每一段旅程都是心靈的朝聖之路,一次次的內心洗禮與探索,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這趟旅程的意義。


當西班牙藝術家邵曉露(Lourdes Salcedo Tavira)緩步走向山坡時,夕陽的光輝灑落在她的身上,彷彿披上了一層金色的薄紗,如同一個朝聖者。我跟隨在她身後,那一瞬間,我深深被感動,我們每個人都懷抱著共同的信念,這種如同朝聖般的感覺,讓我明白了藝術不僅是個人表達,更是一種連結人心、引領我們邁向美好境地的力量。-2024國際藝展《The Call 鳴》策展人陳悠溱。
Photo Credit|美學聚落 Aesthetics Tribes
文末,
致每位熱愛土地與人文的在地工作者
這一刻,敬當下,
Ce Moment,cheers to this moment.